黃其堯誣告陷害案
本案關注點: 錯告與誣告的主觀方面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是由于情況不明或者認識片面而在控告、檢舉中發生差錯,屬于錯誤行為;后者是故意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以誣陷他人,屬于犯罪行為。區分錯告與誣告的最基本的標志在于行為人是否具有誣陷的故意。
黃其堯誣告陷害案
【案情】
被告人:黃其堯,男,20歲,福建省德化縣人,個體金匠,住德化縣水口鎮昆坂村。1995年12月22日被逮捕。
1995年9月14日上午9時許,被告人黃其堯在經營黃金首飾交易過程中,被一名外省人騙走交易款3400元。黃其堯隨即騎車到德化縣城關的公共場所尋找作案者。當天10時許,黃在德化縣客車站的候車室看到乘客水祥坤(男,55歲,上海市人,德化縣總工會海馬歌舞廳的電子琴手)像作案者,即坐在該人旁邊與之攀談。談話中,黃其堯認定此人就是騙走交易款的人,欲向公安派出所報案,又覺得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便拿出自己帶在身上的一張自書的記有黃金重量、價格的紙條,趁水祥坤不備之機,塞進水祥坤的行李袋中,而后叫人幫助監視,自己趕到城關公安派出所報案。民警接到報案后,隨同黃其堯到車站將水祥坤帶回派出所審查,并從水的行李袋中搜出黃其堯塞進的紙條。水祥坤在被審查中,一直說明自己當天上午9時30分以前沒有外出,更沒有向黃其堯購買首飾。此時在場的黃其堯也發現自己認錯了人,此人并非騙財者。但黃為了掩蓋自己的過錯,即將錯就錯,仍然指認水祥坤就是詐騙者,導致水祥坤被收容審查三個多月,違心地承認有詐騙行為,交出人民幣3400元。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水祥坤當天上午9時30分以前沒有離開住宿地,不具有作案時間。最后黃其堯如實交代了事情的經過,主動向水祥坤賠禮道歉,退回非法所得3400元,并賠償水祥坤的損失1000元。
【審判】
德化縣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黃其堯犯誣告陷害罪向德化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被告人黃其堯對指控的事實予以供認;其辯護人認為,本案被告人犯罪有前因,案發后認罪態度較好,主動退回贓款,賠償被害人的損失,確有悔罪表現,建議對他從輕處罰,適用緩刑,給他以重新做人的機會。
德化縣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黃其堯在發現自己認錯了人的情況下,不但沒有糾正錯誤,反而將錯就錯,捏造事實,誣告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致使無辜者遭受關押,其行為已構成誣告陷害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鑒于被告人在案發后能如實交代犯罪事實,主動賠禮道歉,退出非法所得,賠償被害人的損失,有悔罪表現,可以依法從輕處罰并適用緩刑。該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一款、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參照第一百五十一條的規定,于1996年2月2日作出刑事判決如下:
被告人黃其堯犯誣告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宣判后,被告人黃其堯沒有提出上訴,檢察機關也沒有提出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