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類案主要是指同一原告、不同被告,案件事實大體一致,案由相同的類型化案件,如信用卡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知識產權糾紛等案件。此前,很多法院實施“隨機分案”制度,系列類案分別由不同法官審理并各自進行送達、保全、審理,導致產生了當事人多次往返法院,法官裁判尺度不一,浪費司法資源,影響審判效率等諸多弊端,使審判工作陷入被動。
在案多人少的背景下,如何將系列類案納入專業審判團隊集約化審理模式,并最終實現類案專審是法院急需解決的問題。集約化審理,是根據案件類型、審判流程等因素,將各審判點分散工作、平行運轉、線狀管理的模式打破重組,將集約化管理與專業化審判相結合,按照繁簡分流的思路,通過各審判流程無縫對接、多個團隊相互配合,實現類型化案件集中立案、集中送達、集中庭審、集中宣判。筆者認為,集約化審理的實現路徑應具備以下多重保障:
一、制度保障。要實現案件集約化審理,繁簡分流和專業分審兩項制度無疑是必備的兩個法寶。“繁簡分流”是指區分復雜案件和簡單案件,做到“當繁則繁、宜簡則簡、難案精審、簡案快審”,分類處理,盤活資源,實現以較小司法成本取得較好審判效益,使不同案件獲得不同的審判保障。“專業分審”是對相同類型的批案,如信用卡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知識產權糾紛等類型案件,相對固定由一到兩個法官審理。打破以往電腦分案相對隨機,不分專業、不分類型的平均分案格局,讓法官從“全科醫生”逐步轉變為“專科醫生”,快速積累經驗,向專業化、精英化法官邁進。
二、人員保障。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成立金融法庭、知識產權法庭等專業化法庭,實現系列類案跨行政區域集中管轄,批量審理;或者組建系列類案專業審判團隊。擇優選取熟悉信用卡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知識產權糾紛等系列類案審判業務、法學功底扎實的骨干法官,充實到專業化審判中,配強配齊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加強審判團隊的培訓,提升專業化水平。團隊內部做到工作有計劃、有分工、有原則、有抓手,對員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之間進行精細管理、科學分工,定崗、定責、定人,團隊成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真正實現人員管理及分工的精細化、科學化,最大限度發揮審判工作合力。
三、團隊配合。積極破除立案、送達、執行、鑒定等制約審判質效的因素,探索各審判流程及相應團隊的精誠協作、無縫對接,健全完善立保審執快速對接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各團隊溝通協調機制,重新規范各流程節點工作及完成時限,通過有計劃集中立案、保全團隊集中保全、送達團隊集中送達、類型化案件的集中審理、審判輔助事務的集中管理等多種手段,實現類型化案件批量處理,打造立保審執 “一條龍”,減少管理內耗,提升審判質效。
四、技術支撐。信息化建設有利于強化信息技術與審判事務的深度融合,使數據信息精準服務法官辦案,讓高科技成為撬動法治世界的“支點”。集約化審理同樣需要信息化建設作為技術支撐,包括:1、立案批量化,如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上線金融案件快辦系統,金融批量案件立案時間從幾天縮短到不到60分鐘,平均一個案件立案時間從15分鐘縮短到3分鐘,最快一天能夠批量立案300件以上,真正實現當日辦、一次辦、網上辦、批量辦。2、送達智能化,如通過12368熱線、電子送達和郵政ems入駐,為群眾提供便捷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司法服務,實現批量案件智能送達。3、辦公無紙化,充分利用案件管理平臺,實現批量網上簽章、批量網絡打印裁判文書應用、批量文書智能生成、批量報結等功能。4、庭審數字化,加強高清數字法庭建設,實現批量庭審、批量同步錄音錄像、批量庭審直播點播等功能。
綜上,民商事案件穩步增加的趨勢在一定時期內將長期存在,探索審判流程管理環節的集約化運行,實現類案專審是縮短辦案周期、提升審判質效的一重要手段。事實上, 全國范圍內已經成立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南昌市第一及第二金融法庭、杭州互聯網法院等一批專業化法院(庭),實現了專業類型化案件的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集約化審判,改革紅利漸漸顯現,審判質效不斷提高,形成了很多可推廣、可復制的工作經驗。實踐證明,系列類案的集約化審理非常有借鑒意義,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來源: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