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認證
可以先瀏覽其他內容
隱藏同步進度《刑法論叢》第38卷共載論文22篇,秉承本論叢業已習慣的固定風格,所收錄的論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國刑法學界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涵括中國刑法學、外國刑法學、國際刑法學、犯罪學與刑事政策等刑法學諸多領域。本卷特設“犯罪構成專欄”,收錄了3篇文章。彭文華的“犯罪構成的符號學分析”一文借助于符號學的方法對犯罪構成進行分析,以邏輯范式為依據,將犯罪構成論體系劃分為分解式犯罪構成論體系和合成式犯罪構成論體系,認為作為認定犯罪的符號系統,犯罪構成論體系并無一成不變的模式,需要借鑒、吸納其他學科的有益成分。該專欄同時刊載了松宮孝明教授的“構成要件的概念與機能”一文以及張小寧博士的評論文章“犯罪論體系與構成要件的機能——松宮孝明教授的‘構成要件的概念與機能’一文評析”。本卷的其他欄目收錄了下面一些優秀成果:莫洪憲、張昱的“酌定量刑情節在死刑案件中的適用及其完善”一文在對死刑案件中酌定量刑情節的適用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死刑案件中酌定量刑情節適用之利與弊,并提出了在此類案件中酌定量刑情節適用的完善建議王秀梅、陳朗的“論國際刑事辯護‘平等武裝’原則”一文對于國際刑事辯護中的“平等武裝”原則進行了研究,認為在國際刑事司法中,“平等武裝”原則的核心是被告人享有的公正審判權,它要求控辯雙方具有程序上的實質性平等。劉廣三、李艷霞的“從符號互動理論解讀民營企業家犯罪”一文從符號互動理論出發,探討了我國當前民營企業家犯罪產生的主體因素和環境原因,從“情境定義”的角度分析其急劇增長的緣由,挖掘其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力圖厘清民營企業家犯罪這一嚴重社會現象。萊默·拉赫蒂的“刑事政策與刑事司法的國際化與歐洲化的趨勢——對比較研究的挑戰”一文對于刑法國際化與歐洲化背景下比較法和刑事科學的變化進行了研究。
可以在“個人中心-我的借閱圖書”中查看
請歸還1本圖書后,繼續免費借閱~